現實版“博物館奇妙夜” 中國將啟動AI博物館計劃
發布時間:2018-05-11 13:26:17 閱讀量:740
5月10日,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傳遞出一個令人好奇的信息——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國家文物局與百度公司將共同在上海啟動“用科技傳承文明:AI博物館計劃”。AI的運用將使現實版“博物館奇妙夜”悄然走進人們的生活,這會是一種怎樣的操作呢?
該計劃是去年國家文物局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與百度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后的一個落地項目。5月18日,雙方將在上海共同啟動“用科技傳承文明:AI博物館計劃”,當天將上線全國數字博物館地圖一期,屆時,將有1000多家博物館精確POI點信息(POI為Point Of Information的縮寫,意為信息點)上線。
通過這一系統打造屬于博物館的智能地圖,觀眾通過地圖進入博物館,系統能對相關內容進行街景式展示,進而用AI技術展示,提供智慧搜索功能及觀眾游覽線路智慧化設計。經過一年的籌備,目前,全國近5000家博物館中,第一期已經做了1400個博物館的標注和基本功能。在AI技術的實現上,該項目特別有目的地選擇了不同類型的博物館來探索不同的展示形式。比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遺址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是現代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是利用近現代建筑的博物館。在今年5月18日啟動后,該項目在三年中,會陸續地、逐步地、分批次推出相關內容。
據悉,在智慧文博領域,國家文物局與百度的戰略合作包括智能搜索、智慧地圖、AI展示、AI教育等功能模塊。
今年年初,在故宮舉行的第五屆民營文化產業峰會上,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就曾表示:過去一年,百度用AI技術在文化領域進行了嘗試。以著名的兵馬俑為例,只要用百度App對它拍個照,圖像識別、AR技術就能讓兵馬俑“活”起來,不但能自我介紹,還能有問必答。
由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迅速“走紅”的湖北省博物館在今年元旦期間,推出了“國寶講解機器人”,主要服務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之一的“元青花四愛瓶梅瓶”。機器人以人工智能為內核,依靠強大的交互設計支撐,能現場解了游客對文物前世今生的好奇與疑問。“元青花為什么這么珍貴?”“四愛圖分別有什么故事?”“為什么叫梅瓶?”“它的主人是誰?”這些都是機器人最常遇到的問題,僅元旦三天,該機器人互動量超過7000次,游客滿意度超過93.6%。
當然,強大的AI的應用遠不止當個導游那么簡單。美國博物館協會就舉過一個例子:克林頓總統博物館的郵件數量尚在可管理范圍之內,但奧巴馬總統的博物館則包含10億封以上的郵件,AI是管理如此大量級文件的唯一可行方法。而且,AI比任何人類都更能勝任標記、分類、管理博物館的大規模數據和在館內以及館際之間建立聯系等等工作,不僅包括文檔數量的增減、大數據追蹤和分析、人流量控制,甚至是自主設計腦洞大開的主題展覽,將最優秀的策展人都無法想到的展品組合呈現出來。
AI的運用,使現實版“博物館奇妙夜”正在悄然走進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