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防市場八大熱點
發布時間:2021-01-05 14:39:13 閱讀量:995
翻去2020年最后一頁日歷,迎來嶄新的2021年。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許多行業都出現不景氣,不少企業甚至出現效益下滑。
但是,對安防行業而言,仍然算是少數幾個“幸運”的行業之一,盡管許多企業也出來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科技抗疫、“新基建”、老舊小區改造、“雪亮工程”、全國公安機關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等,都為安防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商機。
同時,安防市場的競爭也不斷升級,由安防企業之間的競爭,演變成跨行業的、巨頭之間的競爭。
2020年安防行業熱點不斷,安防的“朋友圈”不斷擴大,整個行業仍然維持著較高的行業景氣度和社會關注度。
那么2020年安防行業都有哪些重要事件對行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值得我們銘記?
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梳理一下,做一次全面盤點。
熱點一:競爭升級,安防市場演變成巨頭之間的戰場
2月25日,華為安防官宣:“華為安防”正式更名為“華為機器視覺”。
華為安防改名機器視覺,不僅會延續做安防,而且會做深做透安防。華為安防更名為機器視覺,可以看作是華為安防面向產業升級趨勢做出的戰略調整。
更名之后,華為機器視覺在安防市場不斷持續發力,并重磅發布了下一代“四無”生態型攝像機等系列新品,彰顯出華為機器視覺深耕安防市場的決心。
在4月16日舉辦的百度大腦開放日·人臉識別硬件新品線上發布會上,百度大腦開放平臺推出視覺硬件“度目”系列產品,包括視頻分析盒子、人臉抓拍機等;6月18日,百度大腦開放日又專門舉行安全生產智能視頻監控解決方案專場活動,百度彰顯出挺進AI安防市場的雄心。
4月22日,在新華三2020 NAVIGATE領航者峰會上,紫光華智以新安防變革者的姿態,發布應用驅動、全面云化、全棧智能、開放生態4大技術戰略,期翼通過構建城市視覺中樞,全力開辟新安防的一片廣袤天地。
此外,騰訊、阿里、平安等互聯網、科技巨頭,都不斷加快安防跑馬圈地的步伐。安防市場已經演變成跨行業的、巨頭之間的戰場。
因此行業又蹦出一個新熱詞——“安防新三巨”(華為、阿里、紫光)。
熱點二:科技抗疫,安防企業展風采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而且持續時間長,對許多行業帶來巨大影響,安防行業也不例外。
上半年,各地安防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下半年,兩年一度的2020年北京安博會也不得不暫停舉辦。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AI、安防企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關鍵的作用。
疫情暴發之初,安防企業快速響應,發揮科技優勢,積極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許多基于AI的智能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成為疫情防控中“黑科技”。
紅外熱成像技術及相關產品、人臉識別系統、AI影像分析診斷系統、車輛軌跡大數據查詢系統、視頻圖像大數據軌跡查詢系統、視頻會議系統、AI防疫機器人等,都為這場無聲的疫情防控作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華為、平安、阿里、天地偉業、宇視、蘇州科達、高新興、商湯、依圖、云從、曠視、云天勵飛、紫光華智、以薩技術、萬佳安、達實智能、佳都、中星技術、高德紅外、優必選等數十家AI、安防企業,都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熱點三:資本市場迎來AI獨角獸上市潮
近兩年,以商湯科技、依圖科技、云從科技、曠視科技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已經成為行業的熱點話題。
據相關媒體統計,第一批擬上市AI創企達18家之多,其中 CV 類公司(包括與 CV 直接相關的應用層公司)最多,達10 家。
大家熟悉的AI獨角獸,幾乎都開啟了上市之旅,包括曠視科技、云從科技、依圖科技、云天勵飛等。
2020年7月20日,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科創板上市,被譽為“AI芯片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破千億;
11月4日,依圖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獲受理。
12月3日,云從科技提交上市招股書,沖刺科創板。
12月8日,云天勵飛在科創板提交IPO招股書。
2020年12月初,格靈深瞳進入了科創板上市輔導期,成為繼依圖、云從、云天勵飛之后,第4家沖刺科創板的CV公司。
2020年,從來沒有哪一個行業像AI行業這樣,企業一窩蜂地擁在上市的路上。
如果把融資看作是AI獨角獸江湖地位之爭的上半場。那么,上市就將是更為精彩的下半場。
熱點四:美國持續打壓中國AI、安防企業
2019年,美國曾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借口,將華為、中興、大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曠視科技、商湯科技、依圖科技、科大訊飛、美亞柏科、頤信科技等業務涉及安防和AI領域的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2020年5月23日,美國商務部將33家中國涉及網絡安全和AI等領域的企業、機構列入“實體清單”。
此次被列入清單的33家企業機構中,除了公安部法醫科學研究所等機構外,還包括東方網力、烽火通信、深網視界、云從科技、云天勵飛等AI安防企業;
6月25日,美國政府將包括華為、海康威視在內的20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為“中國軍方擁有、控制或有聯系”的公司清單。這份清單為美國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采取新的制裁提供了條件;
12月9日,美國標普、道瓊斯兩大指數根據美國11月12日頒布的“禁止美國投資者交易‘中國軍方擁有和控制’企業證券”的行政命令,宣布將中國中車、中國交建、中國化學、中國核建、中國鐵建、中國衛星、中科曙光、海康威視、中芯國際等10家中國企業移除其權益指數,并于12月21日開盤前生效;
12月15日,MSCI指數公司發布聲明稱,在美國政府11月發布有關美國投資者不得交易部分中國企業股票的指令后,決定把10只中國公司股票從全球可投資指數系列的成份股組合內剔除,自2021年1月5日交易結束后生效。
從芯片、無人機等硬件產業,再發展到當前的網絡安全和人工智能等軟件領域,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已日益加深,甚至達到幾近瘋狂的地步。
熱點五:人臉識別技術濫用引擔憂,隱私權向AI說不
大數據時代,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應用四面開花,也為AI的大規模落地應用提供了場景,人臉識別行業化應用迅速深入到各種細分領域,可謂無孔不入。
但近兩年,人臉識別技術濫用引起社會的擔憂和質疑。
2020年,最受行業關注的有兩件事:一是杭州“人臉識別第一案”;二是多地房地產開發商在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系統非法抓取消費者個人信息。
人臉識別應用是好事,但“刷臉”技術的濫用,也催生出“黑色產業鏈”,值得反思。科技改變生活,但信息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專家表示,人臉識別、無感抓拍技術屬于非法收集和濫用公民個人信息,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與《民法典》。
2020年11月,“人臉識別第一案”在杭州市開庭。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案件激起了全社會對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安全的關注和思考。
生物識別信息安全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2020年3月新修訂的我國國家標準GB/T35273-2020《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范》明確規定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屬于個人敏感信息,并對個人敏感信息進行了特殊保護。
目前,人臉識別應用是AI落地應用的最大市場。“人臉識別第一案”和售樓處非法抓取消費者身份信息,都為我們敲響了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警鐘。
如果不加以監管,任由人臉識別技術濫用,勢必會對AI和生物識別行業發展產業不利影響。
熱點六:“雪亮工程”建設完美收官
2020年是“雪亮工程”建設的最后一年,也是收官之年。經過五年多的建設,基本實現了“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目標。
基于“雪亮工程”,我國公安大數據和智慧警務戰略深入實施,取得顯著成效。
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共同批準山東臨沂等48個城市為首批“雪亮工程”示范城市,拉開“雪亮工程”建設序幕。
除了48個示范城市外,中央還每年選擇50個左右城市和地區作為“雪亮工程”重點支持城市。這些城市和地區都分別獲得了中央補助資金。
中央專項補助資金拉動地方和社會投資,成為“雪亮工程”建設的主要模式。
許多新產品、新技術成功應用于“雪亮工程”建設,為“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由于“雪亮工程”高標準的技術要求,極大地促進了安防技術創新。
“雪亮工程”不但為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打下堅實基礎,也為加快我國安防產業的升級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時五年的“雪亮工程”建設,在安防產業發展史上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熱點七:“新基建”催生萬億視頻物聯和安防商機
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國家大手筆推出“新基建”戰略。在“新基建”涉及的七大領域中,除了“特高壓”外,其他幾乎都跟人工智能、安防和智能交通有關。
從“新基建”內容來看,其中涉及的5G基建、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與安防行業緊密相關。
“新基建”將催生多個萬億級市場,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安防&視頻物聯和智能交通三大領域。
“新基建”萬億市場的井噴,吸引眾多互聯網和科技巨頭、AI獨角獸以及安防、智能交通頭部企業加入到“新基建”行列,從而分享“新基建”紅利,爭搶“新基建”誘人的市場蛋糕。
熱點八:多家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安防行業再掀上市小高潮
經過幾年的沉寂,2020年安防企業又掀起一輪上市小高潮,多家安防企業不約而同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刺。
2020年,多家安防企業成功上市。
5月25日,智慧口岸龍頭企業盛視科技中小板上市;11月12日,廈門狄耐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11月16日,證監會核準北京聲迅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將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聲迅電子是國內最早從事聯網監控報警運營服務的企業之一,在國內多個城市建立了監控報警運營服務中心。
另有多家安防企業在上市的路上,如熵基科技、華創視訊、安聯銳視等。
6月12日,中控智慧更名為“熵基科技”,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業界人士分析,中控智慧更名可能就是為下一步上市做鋪墊;
6月24日,珠海安聯銳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獲受理。這是安聯銳視第三次向創業板發起IPO沖刺;
12月22日,大華股份發布公告,啟動分拆控股子公司浙江華創視訊科技有限公司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華創視訊前身為大華股份的視頻會議業務部,在2016 年 8 月完成工商注冊,成為大華股份旗下的控股子公司。
來源:CPS中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