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診斷準確率這么高,醫生會下崗嗎?
發布時間:2018-02-28 17:29:09 閱讀量:693
先是無人駕駛熱透半邊天,繼而下圍棋又打遍天下無敵手……逆天的人工智能,最近甚至把手伸進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剛剛對外宣布,其基于深度學習開發出一個能診斷眼病和肺炎兩大類疾病的人工智能系統,這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登上2月23日的世界頂級期刊《Cell》(細胞)。
人工智能診斷疾病靠譜嗎?比對實驗發現,該系統在診斷眼疾時的準確性達到96.6%;在區分肺炎和健康狀態時,準確性達到92.8%,這種水平足以匹敵人類醫生中訓練了十幾二十年的專家級水平。這是否意味著“搶醫生的飯碗”?不用過度擔心,在落實到實際應用時,這項人工智能成果,還只是定位在輔助,即根據影像資料,給醫生提出診斷建議,并解釋判斷的依據;最終的診斷結論,還是要醫生來下。
肺炎是全世界兒童因感染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從一張胸部CT上找到肺結節,一名經過訓練的醫生平均需要3—5分鐘,而依靠人工智能需要多久你知道嗎?3—5秒!這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和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課題組研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平臺的強大能力。據悉,這不僅是中國研究團隊首次在頂級生物醫學雜志發表有關醫學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還是全世界首次實現用人工智能精確推薦治療手段。
有人說,人工智能看病靠譜嗎?把身家性命交給機器人,放心嗎?
研究團隊從黃斑變性和糖尿病視網膜黃斑水腫這兩種疾病切入,讓這一人工智能系統不停地學習眼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圖像。在學習了超過20萬病例的圖像數據后,該平臺診斷黃斑變性、黃斑水腫的準確性達到96.6%,靈敏性達到97.8%。與5名眼科醫生診斷結果相PK,確認平臺可以達到訓練有素的眼科醫生的水平,并在30秒內決定病人是否應該接受治療。
這套人工智能系統之所以這么厲害,來自于其超強的深度學習能力。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的熱門研究領域,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我們所熟知的AlphaGo、自動駕駛等這些重量級應用,都是基于深度學習技術開發的。
此外,既往單純依靠深度學習技術的研究和產品,給出的報告中只有結果,而沒有列出判斷的理由與過程,這種“黑箱子”式的診斷,即便精準度很高,醫生也不敢妄加使用。難能可貴的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平臺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種局限性,讓你“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課題組創新性地使用了遮擋測試的思維,通過反復學習、實踐和改進,平臺可以顯示它從圖像的哪個區域得出診斷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給出了判斷理由,從而使其本身更有可信度。